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 | 马挥:跟木乃伊一起“睡觉” 这感觉你能想象吗?


2002年夏季徒步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他用最顶尖的方式完成直播报道

既有手无寸铁抓捕持械盗墓贼的惊险

也有躺在木乃伊身边

与古人共享一片清凉的惬意



探险家小传

马挥


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特别报道》节目主编

1987年参与并报道黄河漂流

1998年11月参加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1999年在可可西里打击盗猎藏羚羊——即可可西里一号行动

2000年冬季自西向东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寻找消失已久的丝绸之路分支大海道

2002年成功于夏季完成徒步穿越罗布泊的野外直播报道

2015-2016年为纪念长江漂流30周年连续两年在长江源头进行纪念漂流

2019年国庆大阅兵、2021年七一庆典特殊视角系统总导演


布泊,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留下了众多不解之谜,同时也令无数人向往。


41年前,彭加木留下一张字条,消失在这片死亡之海,留下一个个谜团。


16年后,经验丰富的探险家余纯顺重走彭加木之路,却几乎同样的区域遇难。


2002年,当得知成都的小伙子李勇徒步穿越罗布泊时,马挥决定:我要用最牛的方式去见证这件事——直播。



2002年的直播,并非像现在一部手机或一台摄像机就可以完成,当时的网络信号甚至连2G都算不上。而马挥的计划是在无人区进行小型化、移动化、连续化的直播报道,这在当时是一次全新的、极具挑战的尝试。


如果能够实现,这和夏季穿越罗布泊一样,在传播史上也是第一次。


01

打造史上最强悍的穿越队伍


在户外圈曾有着“六月不过罗布泊”的说法。六月的罗布泊地面温度最高可达60-70度,团队的汽车空调接连罢了工。


“我们进去那么多辆车,只有一台最新的丰田4700空调还能用,其他的全都不能用。地是烫的,不能穿太薄的鞋,鸡蛋放到地上直接就熟了。”



知晓外部环境的险恶,事先准备工作就尤为重要。当年余纯顺是在一个岔路口走错,没有走向预先埋设给养的地方,不得已想在帐篷里躲避高温,最终却没能躲掉……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20多个人先行进入罗布泊探路。“我们进行严格路线勘察,并且依此进行各种救援的准备,不能再让探险者在岔路口走错、走向死亡。


团队配备了那个时代最好的医疗保障条件和飞行救援条件,邀请了中国最好的军事医学的极限专家来监控体征,并且能做到远程监控。


他们还找到当地的兵团,借用小型飞机进行了低空搜索以及直升机救援的预案,希望在安全层面做到万无一失。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向导。一个是有“沙漠王”之称的老地质工作者赵子允。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有着“罗布泊活地图”之称。另一人是商业探险向导吴仕广,他有着更强的现代探险意识和装备。


通讯方面,他们获得了中国网通集团无偿投入的最先进的小型化直播设备,可分装在六部越野车中。


可以说,保障工作已经做到极致,在各方面,都是当时国家一流水准。



成立这么一支史上最强悍的穿越队伍,也是因为在某种层面上,他们面临的情况比当年余纯顺单人徒步穿越罗布泊更复杂。


他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团队,既要进行穿越,同时要完成直播,时间概念要特别准确。我们要保证人活着,还要保证他按时活着。不能说把你丢在外面3天,你爬出来说‘我还活着’,我们还要做到每天都要进行直播。


团队制定路线的唯一原则就是利于穿越,不为其他原因进行绕道,不盲目追求直播效果。在马挥看来,这样的行为不够纯粹,很Low。


记者张泉灵和徒步者


02

遍地是宝的罗布泊 尽情放纵欲望吧!


罗布泊古今以来被中外各路人士的向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遍地是宝。


南缘的土垠遗址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机构。在魏晋以前罗布泊还是一片大的湖泊的时候,会有往来的贸易船只从孔雀河上游经过,携带着大量古罗马玻璃珠、青铜饰品、玉石,他们在这里从水路转为陆路,这个机构就负责在这里收税。



“你在地面上找,经常能找到青铜的箭头、首饰,找到古罗马的玻璃珠,找到大块大块的玉,甚至是加工比较精细的玉石制品。只要你肯冒着罗布泊的太阳,顶上毛巾、背个被单,兢兢业业地找,你就可以发现,历史就在脚下。”


“这个体验太美妙了。”马挥感慨万分。



同寻宝小说里的描述不同的是,在罗布泊你可以尽情放纵”自己的欲望。


“青铜箭头多了去了,尽情地捡吧!”谈到这里,马挥分享了个有趣的故事:






“气死人”的寻宝经历


有一次我捡到了一个很长的箭头,就招呼我们的谢子猛导演过来给他炫耀。


“瞧瞧,我这个多棒!


他们都叫我大师,过来后,只说了一句:“大师,您能往旁边让一步吗?”


我嘴上说着你干什么,实际也还是照做了。


结果就看着他在我刚才站着的地方,捡起了一块更大的箭头。


看着自己手上弓弩用的小箭头,再看看他手上机弩用的、罕见的大箭头,这可把我给气坏了!


▲马挥(右)和谢子猛在罗布泊湖心碑



这些经历,马挥现在回忆起来依旧是津津乐道。


“我还捡到了一个石斧,那是远古人类留下的东西,一块被加工过的一块石头,现在就在我家里。当然如果有人说它有价值,我愿意交给国家。”


“我们偶尔还会看到绿色的玻璃珠,上面有黄色玻璃熔化后做成的花纹,浮雕一样,非常美;还有一个人捡到了一块像蛋黄一样的玉,我都想把它抢过来,太美了。


03

与盗墓贼斗智斗勇


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区域的发现,更密集的、真正意义上的宝藏另有他所——古墓。


穿越路线上,要经过一片雅丹地貌的地区,“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古时候一些有钱人的墓地就选在这些高台上。



起初马挥并不了解这些,但有一些人了解,盗墓贼。


勘察路线的过程中,马挥团队“顺手”收拾了一伙儿盗墓贼,这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同时也是一段惊险的经历——






KO盗墓贼


也是碰巧,有一次我们突然看到一口锅,走过去发现里面煮着面条,还是热的。向导吴仕广说肯定是盗墓贼,他们发现有人来了,就急忙跑了。


仔细查看,他们把绘制最好的彩棺藏起来,把棺角和不太重要的部分当劈柴烧,做饭。


▲被盗墓贼破坏的棺椁


还有木乃伊。其中一具女性木乃伊的红色指甲油都清晰可见,另一具男性木乃伊的头颅则是惊人的完整,连眼睑都没有丝毫破损。要知道,举世闻名的楼兰美女的鼻子,都是损坏的。


在那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拍照记录后我们返回营地,突然发现有个三脚架忘在那边了,便开车回去取。


▲盗墓贼会将挖掘出的地毯剪下一块,拿到市场去问价


在路上,还远远地,吴仕广突然喊停,我们一看高台上洞里面有人出来,接连有七八个,那伙人就是刚刚被吓跑的盗墓贼,他们也没想到我们又回来了。


盗墓贼人多,我们只能先回营地。回去以后做了两件事,一是他们手里都带着家伙,我们怕被报复,就开始布置防御工事,把营地周围布满钉子,大车停在外部,小车在里面,所有人轮流值班。


二是用卫星电话联系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政府通报这个情况,协调警察尽快过来处理,尽快抓到这伙盗墓贼,把损失降至最低。


那天晚上,我们把卫星电话都打“”了,预存的4万多话费全部打光。 


就这样,等到第二天警察来了之后,我们带着警察去搜捕盗墓者。李勇身体好,拿着对讲机爬到高处监看,发现远处尘烟四起,是盗墓贼在开车逃窜,他就指挥我们进行追击。警察鸣枪示警把他们截停,抓获后又搜出了很多珍贵文物。




马挥回忆,大家确实有过恐惧、害怕,在等待警方到来的那一夜谁都没有睡觉,但是没有一个人想着要撤离。


多年后回访当时的带队警察,大家在罗布泊一醉方休,都非常自豪能够做成这件事。


04

和木乃伊一起睡觉是最惬意的事


和盗墓贼对峙的经历是罕有的,在罗布泊最大的敌人还是热。地面是烫的,不能穿太薄的鞋,汽车的空调也坏了,唯一的阴凉就是扎营后大车车身下的阴影,那可是大伙儿都要争抢的“宝地”。


但实际上,铁皮的家伙,本身就热,车底下能凉快吗?


▲经历过罗布泊暴晒后的面容


实在是没辙了,也逼得马挥找到个“好”地方。


“那边有的墓地被盗墓者打了洞,他们发现没有值钱东西就走了。我就找这种地方钻进去,木乃伊躺在一个床架上面,我就躺在床旁边的空地。这就是我躲避酷暑的地方。”



拜故人之福,享受一点清凉,马挥形容得轻松、惬意。


“木乃伊保存得特别好,栩栩如生的。我躺在边上,仿佛和古人一同进行对话。借着洞口微弱的光线,还能看到墓穴里的壁画。”


害怕?完全没有。


“我从没想过从古人那里掘获什么,只是共享一点清凉,丝毫没有歹意。”这样的场景甚至让马挥感到一丝温馨,“我们好像有一种意象的交流,时空穿越,生死穿越,我觉得人家不会怪我。”


05

一个最终没能实现的约定


在罗布泊,马挥通常是跟着李勇的作息走。一般是在黎明和傍晚行进,白天要找地方躲避高温酷暑。


夏季穿越罗布泊是对人类极限的考验,李勇每天要做大量工作,去考虑如何保持体力,分配体力,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在直播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也是李勇的位置以及他的身体状态,其次才是沿途经过的各种风景。包括各种地貌、遗址和文化遗存。


他们见到过遗址里留存的古人皮鞋,途经了著名的“大耳朵”,走到过余纯顺的墓地。


这次的向导之一赵子允,大家都尊称他为赵工。


负责这次穿越行动的线路制定,大部分保障班底也是由赵来搭建,他曾是新疆地矿局地质高级工程师,他的地理知识,地质知识是直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当年余纯顺的向导。他们本来约好在下一个接应点见面,但却再也没能等来他,这也成为赵子允心里难以抹去的痛。



在墓地前,大家给他点上烟,倒上酒,听赵跟他聊了很久……


06

为在探险中遭受损失的生命悲哀

为探险中走出的每一步欢呼


既然是做节目,自然还要关注受众的反馈。


这次行动在央视有固定的播出时间,也积累了一批固定的拥趸,大家就像追剧似的一起度过这些日子。


“能够完成传播史的第一次,我们就很高兴。大家又很喜欢,能够领略到这种独特的探险文化的魅力,也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魅力,我觉得很难得。”


直播带队通讯专家王建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户外探险的热衷,随着商业开发的不断深入,罗布泊也已经逐渐成为一处“打卡景点”,有人担心这会让它失去原有的神秘感,但在马挥看来,人类永远不敢说熟悉户外。


“人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当你把自己交给了自然,原来对你不重要的一片云,一阵风,一阵雨,一阵寒流,一阵热浪,都可能成为你的杀手。在自然面前,一切个人脱离现代装备的探险都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指数,必须得科学地严谨地对待它。”


见证了中国探险史众多大事件,马挥对探险的本质也有着独到的理解:





人每时每刻都要做出选择,每时每刻的选择都是一次探险,都可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未知。所以人生就是探险,只不过有些人是日常不得不去进行探险,哪怕他不情愿。


但偏偏有些人,有些代表了人类强烈的生命欲望的人,去选择、去探寻那些尚不清晰、尚不知道、尚未走过的地方、尚未取得的经验、尚未领略的体验。


人如果失去了这样的动力,那不就是躺平吗?我不去了,我不选了,给我什么我要什么,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


我觉得探险对一个国家,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它可能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就是两个字,其实是体面。


没有了探险,就没有体面、没有尊重。没有自我的尊重,也不会获得尊重。或者说它是人格,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国格。


所以我会为在探险中遭受损失的生命悲哀,但是我为探险中走出的每一步欢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