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阿兹猫:十赴南极,重走百年探险之路


百年前,西方探险家开始探寻人类未知领域——极地。

百年后,一艘载着世界各国五十位极地游客的船,重走极地探险之路。

这其中,就有一位我们节目的老朋友——陈婷。

本期节目,就让我们跟随陈婷一起,回望百年极地探险史。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 


本期嘉宾:陈婷(@阿兹猫),知名旅行专栏作家,人文地理摄影师,行走包括南北极在内的八十余国和地区的环球旅行者。

1:首先让我们欢迎陈婷老师的到来。

2:大家好,我是陈婷,大家更熟悉我的另一个名字:阿兹猫,职业是人文地理摄影师和旅行作家,非常高兴再次来到牛人节目。

1:这是第三次来到我们牛人节目了。

2:对,我觉得可能我是来的最多的。

1:刚从东南极回来。

2:对,我记得上一次我们这个节目当时录制的是堪察加,然后在这个节目的最后我说马上要开始另外一个新的探险,那指的就是我刚刚结束的这次旅行,从2月份一直持续到3月中旬,将近40天,那么这一次也是我第十次赴南极的航行。

1:第十次去到南极,这次跟之前的行程有什么不同?

2:这一次其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去的这个地方,其实是大家所不熟悉的,也就是非常陌生的,我们叫东南极罗斯海。南极洲它是一个大陆,平常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他们去到访的地方都是在南极半岛,也就是从南美的最南端,然后经过德雷克海峡,然后到达南极半岛,是现在应该来讲99%的游客都选择的是这条航线。那么我这次所去的是从新西兰出发,那么一直向南航行,到达的是非常南的,我们最南端是到达了南纬77.5度,也就是说是可以说穿越了南极圈,然后到达的是罗斯海东南极这个区域。

1:可以说它应该是离南极点更近一些了。

2:对,正是,那么我们知道你想得到77.5度了,那么这条线路为什么非常的有意思?这条线路当时我看了一下它的英文的名字翻成中文就叫沿着斯科特和沙克尔顿之路,那么我们知道斯科特和沙克尔顿都是百年前英国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极地探险家应该是,这条线路恰恰就是当年这些探险家,他们就是向极点冲刺选择的道路。实际上探索南极是在应该说2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就像比如说我觉得要提到我这次去的地方,不得不提到一位早年的19世纪中叶的一个很伟大的探险家,就是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爵士,那就是我们知道,我说我去罗斯海,罗斯海怎么来的?名字就来自英国探险家罗斯。当时他是为了寻找这个磁南极,我们知道磁极有磁北极和磁南极,那么罗斯是第一个同时定位了磁北极和磁南极的探险家。那么那一次航行,他就是要寻找这个磁南极的位置,他从澳大利亚的霍巴特出发,率领着两只非常有名的探险船,一条名叫做erebus,另一条名叫做terror,那么这两条船它就带到了人类第一次进入罗斯海,那么他也是很冒险穿过了一片浮冰区,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不知道,以为浮冰的那边就过不去了,结果他很勇敢的带着两条船就穿过去了。那么到达罗斯海之后,他继续往南,也就是说这一个海域以前没有人类造访过,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罗斯海。那么在这个途中很有意思,他见到了两座活火山,那么就以他的两条船的名字命名,一个叫erebus,而埃尔伯斯活火山也是我们这次航行所见到的非常壮观,大概是3794米。所以说我们这条航线很有意思,实际上是沿着以前百年前探险家当年的路线。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应该是追寻以前的这些极地英雄,或者是一直去缅怀他们,还有了解极地探险史这样的一个航次。

1:刚才我们说就是你们这条线路是循着最早的一批探险家,他们的足迹我们这样去走过去的,其实我觉得也有一种传承在里面。

2:在这个过程中间,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这种探险家的这样子的一种很敬慕的这样的一个心情。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即使在现在的生活中,他们依然在怀念着这种探险时代,就是很多东西依然影响着他们。所以这一块,其实是这次航行中给我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1:像您刚才提到现在的游客经常会去到南极半岛那一块,像这条航线它这么难航行,除了离南极点更接近之外,它究竟难在哪里?

2:首先你看它距离肯定是很远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从乌斯怀亚出发前往南极,那么经过所谓的西风带,那也就是叫南极辐合带,大概是要到两天的时间,你可以过去,从新西兰出发,那么要这样的南一直到罗斯岛,然后要经历的西风带,南极辐合带带,我们是往返我们是用了两周的时间,所以你想一想在海上的时间,尤其是西风带它是有咆哮的40度有这样子的称号,所以你就可以想象就是对于任何的船只来讲,行驶在这个海域它的风险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他的乘客来讲,他所经受的,你想就是要经历这样子的,长时间的海上航行和这种晕船,还包括就是这种风浪的考验,所以说这条线路首先它的难度很大,因为它距离非常远。第二就是它所经营的公司,船方的公司非常少。因为它只允许一条船,就是一个登陆点只能用一条船上去。但是在我们这个海域,我走的行程2月份我们过去,我们是唯一的一条船,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进入,其实这个登陆点,就是说你可以不限时间,你也可以说是在上面待很久的时间,所以这一点上来讲,我们的确是很幸运,因为那边可以说每年,有条线路的,我们这条船就50个人,50个乘客,所以应该来讲这个是非常少的人可以走这条线路。

1:对,我还听您还提到纬度40度、50度、60度,它给它都起了不同的名字是吧?

2:对,很有意思,就是咆哮的40度,所以你可以想到海浪风浪它是咆哮的这个样子;然后到了50度更厉害了,它叫愤怒的50度,愤怒50度你也可以想象风浪会越来越大,;么到了60度的时候就成了尖叫的60度,也就是说估计任何船到了那里以后都要发狂了。所以我们其实一路上的确,因为我们这条船是一个俄罗斯探险船,它的年头也比较久了,它的吨位只有2000吨,像我们之前在南极半岛那边就是随便一条商业油轮上万吨那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这边一条2000吨的小船,那么在这样子的一个南极辐合带风浪又这么大,所以可想而知这个还是蛮辛苦的。但是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种辛苦,让我们可以说亲身地感受到,当年的探险家驾驶着那种帆船来到南极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这倒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

1:你们在船上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2:在30天的航行中间,我们应该有2/3的时间其实都是处在一个不停的摇晃中,你可以想象出来,你要在这样子的一个连续不断的状态下,你要吃饭睡觉,然后你要干其他的事情。我们所有的桌子,我们的餐厅,包括我们有个图书馆,然后在所有的桌子上面全部铺着防滑垫。唯一就是我们的床上没有防滑垫,我们需要适应这种在不断的摇晃中间来睡觉,有的时候有同伴就直接从床上就滚到地上了。所以说这个开始来想各种办法,怎么把自己能够固定住,后来跟船方这里要一些木板,来夹在床头,就这样子,能够防止你这样子摔下去

1:觉得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2:没有想到就是这条船还是蛮艰苦的,这个航次就是前往罗斯海这么南端的航次,一年只有一次,对于一次又是一个月的时间,那么这个船一年它跑南极的时间也就是三趟而已。外国游客里头有一半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就是说他们对于他们的祖先,曾经前往南极探险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那可以说是去追随着他们的这些祖先探险家的这些足迹,然后前往南极,也是他们这些游客他们的心愿,就是他们希望有一天他们也可以这样子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对我们来讲,可能我们之前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特殊的野生动物,比如说帝企鹅,因为我们知道在南极半岛那边是很难看到的,它就是生活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地带,应该说是,所以说你必须走一些不同的航线,像这条线是的确是可以看到帝企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实我们发现可能跟我们一开始预期的会有些不太一样。

1:那你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2:我们此行其实对于从我摄影师角度来讲,我原来是希望拍到帝企鹅,其实我们都是冲着动物去的。我不是说了,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了解了很多南极的探险史,我觉得这就像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当我回来之后,我马上去买了一套当年斯科特的探险队,征服南极点的书,就叫做《世界上最艰险的旅行》,因为他这次旅行是有去无回的,后来他们是五人探险队是全军覆没。

1:刚才提到整个行程这么难,很难到达,在东南极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我们去参观斯科特小屋、沙克尔顿小屋。那么里面你会看到当年他们这些探险队遗留的这些物品都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保护得非常好,当然他们也整修过,它里面的物品,就是百年前他们在当地生活在极地生活的这些,像最基本的这些食品衣物,然后这样的一些生活用品,但是你会发现很有意思,因为那个时候包括他们那些罐头,然后还有他们的一些衣服衣物,甚至他说探险队走的时候非常匆忙,晒的一些袜子,那些都没有拿走。因为这个小屋也是斯科特他前往极点的途中,他们停留的地方,然后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所以也就是说,包括那里有一张床是斯科特他睡过的,然后他的书桌这些东西。所以你看完之后就非常的感慨,甚至探险队员会拿出一张老照片,当年的这些探险家们在这个房间里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包括有一张照片,然后他会跟我们讲,你也可以过去站在他们的那个位置上拍一张,就像是百年前让你感受下,百年前他们就是这样,好像就在你的身边,他们还在那里聊天,在那里谈论着,在那里的这种生活状态。那么现在你从老照片上你能够想象出来,然后现在你看到的就是原封不动的还是这样子。因为南极大陆非常的干燥,它实际上是最干燥的大陆,而且又非常的寒冷,所以这些物品它经过百年之后还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这些保护的很好的历史性小屋,那么有大概四座,我们是成功的去拜访了三座,那么还有一个就是现代的来讲就是科考站,在东南极罗斯海有我说了有美国的麦克默多站,那么距离它三公里是新西兰的斯科特站,我们也都很幸运很顺利地拜访了这两个科考站,非常有意思,我觉得麦克默多站就像一个小镇一样,然后你可以看到对我们开放的是它的一个类似于是博物馆,就是里面有很多标本,还有包括他们现在做的一些实验,包括他们对于附近罗斯岛上面的埃尔伯斯火山的监测,他们在那里装了一个实时的监测仪,所以你可以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火山内部的,就是火山口的一些情况,然后包括他们在那里采集的这些矿石,还有这些科考站都会配备非常昂贵的天文设备,天文观测设备,因为南极是非常好的一个天文观测点,包括中国的科考站其实在南极现在应该再建第五座,也都是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

1:您被称作首席的这种极地的摄影师,就是说你因为长时间到极地去拍摄,乐趣是在哪里呢?

2:我一直说我的一个使命感,希望用图片和文字来记录下这些东西,能够让那些可能没有机会看到的人,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也可以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是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实是一种分享的快乐,我其实不是特别在意说我是不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极地,或者是中国最好的极地摄影师,我觉得对我来讲那个并不重要,但是我到了这些地方,而且是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看到的,那么我希望把它给记录下来,把它带回来,我觉得这是我更看重的。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采访内容


极地探险的“朝拜圣地”


与常规的南极路线不同,陈婷此次行程的航线十分特殊,目的地也并非是常规线路中的南极半岛,而是鲜有人到达的东南极罗斯海区域。对于这片海域,普通游客知之甚少,但是在极地探险家心中,这里,是极地探险的“朝拜圣地”。


罗斯海是南极洲外侧的两大海湾之一,是由英国詹姆斯·克拉克·罗斯(James Clark Ross)船长率领的皇家海军探险队于1841年1月5日发现并命名的。想要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大都通过罗斯海登陆南极,包括早期的南极探险家斯科特﹑沙克尔顿﹑阿蒙森﹑博克格雷温克﹑伯德等,都是从这里开始,踏上了探索南极的征程。

罗斯海怎么来的?名字就来自英国探险家罗斯。1840年的时候他从澳大利亚霍巴特出发,率领着两只探险船,当时他也是很冒险穿过了一片浮冰区,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不知道,以为浮冰的那边过不去了,结果他很勇敢,带着两条船就穿过去了。到达那片海域之后,他继续往南,也就是说这个海域以前没有人类造访过,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罗斯海。


“风雨飘摇”的海域


大约在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有一个环绕地球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全年各月都可达7—10天以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南半球西风带,也称“咆哮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航海者们对这个区域还进行了具体区分:他们将南纬40°到50°之间的区域叫“咆哮四十度”。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是狂风怒号,犹如狮子咆哮一般。他们又将南纬50°到60°之间的区域称作“狂暴五十度”,因为这部分海域上经常有比咆哮四十度更强烈的风暴与大浪,令过往的船只强烈摇晃,航行困难。此外,他们将南纬60°到70°之间的区域称作“尖叫六十度”。没有大面积陆地阻挡盛行西风和洋流,这里的风暴浪潮比咆啸四十度、狂暴五十度更为恶劣,因而才有此名。


对于任何的船只来讲,行驶在这个海域的风险都是非常大的,船上的人必须要经受长达二十天的海上航行,三分之二时间颠簸晕船,经历风浪的考验。


在30天的航行中间,我们有2/3的时间都是处在一个不停的摇晃中,你要在这样子的一个连续不断的状态下,要吃饭睡觉,然后要干其他的事情。我们所有的桌子,我们的餐厅,包括我们有个图书馆,所有的桌子上面全部铺着防滑垫。


重走百年历史,传承探险精神


身为生态摄影师的陈婷,此行的最初目的,只是希望拍到帝企鹅。但是整个航行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对南极探险史,对极地探险开拓者们的敬佩,逐渐影响着陈婷。


其实我是冲着动物去的,在这个过程中间了解了很多南极的探险史。当我回来之后,我马上去买了一套当年斯科特的探险队,征服南极点的书,就叫做《世界上最艰险的旅行》,因为他这次旅行是有去无回的,后来他们是五人探险队全军覆没。


(航行中,同行的外国游客大都来自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祖辈探险家的敬慕之心。即使在现在的生活中,他们依然在怀念着探险时代的很多东西,依然影响着他们。这是一种传承下来的西方探险文化,了解历史,感受探险精神,是此行最好的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